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总称,成因包括代谢因素(尿液成分异常、尿量减少)和局部因素(尿路感染、尿路梗阻),临床表现有疼痛(肾绞痛、钝痛)、血尿、排尿异常,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CT)和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预防可通过饮水、饮食调整,治疗原则包括保守治疗(适合小结石)和手术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术等)
一、尿石症的定义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它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积,最终形成结石。
二、尿石症的成因
1.代谢因素
尿液成分异常:例如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成分排出量增加。以钙为例,高钙尿症是常见的导致尿石症的代谢异常情况,当尿钙排泄增多时,超过了尿液的缓冲能力,就容易形成钙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男性和女性在代谢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男性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尿酸代谢相关的问题可能在尿石症成因中有所体现,而女性可能在雌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与钙代谢等方面的关联更需关注。
尿量减少:长期饮水不足会导致尿量减少,使尿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相对升高,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饮水习惯不同,儿童如果不爱喝水,就容易因尿量少而增加尿石症风险;成年人生活方式如工作繁忙、运动量少等也可能导致饮水不足;老年人可能因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尿量减少情况。
2.局部因素
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脓块、坏死组织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促使结石形成。比如变形杆菌等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镁铵、磷酸钙等沉淀形成结石。不同年龄人群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不同,儿童可能因尿路结构发育等原因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常有前列腺增生等问题,也易出现尿路感染相关的尿石症诱因。
尿路梗阻: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淤积,晶体物质容易沉积,从而促进结石形成。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会使尿液在肾盂内积聚,长时间后就容易形成结石。不同年龄阶段尿路梗阻的原因不同,儿童可能是先天性尿路梗阻多见,成年人可能因结石、肿瘤等导致梗阻,老年人则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路梗阻。
三、尿石症的临床表现
1.疼痛
肾绞痛:多见于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常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辗转不安。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更多表现为哭闹、躁动等;成年人能更清晰表达疼痛部位和程度;老年人可能疼痛表现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身体的不适反应。
钝痛:主要见于较大的肾结石,表现为腰部或上腹部的隐痛、胀痛等。
2.血尿:多数患者有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结石移动时损伤尿路黏膜所致。不同年龄血尿的观察和处理有差异,儿童血尿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老年人血尿则需更警惕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病变。
3.排尿异常:膀胱结石患者可出现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尿道结石患者有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伴尿痛,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尿潴留。
四、尿石症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泌尿系统的结石,能显示结石的高回声影及其后方的声影,还可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肾盂肾盏扩张情况等。不同年龄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重点有一定区别,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老年人可能因体型、病情等因素,超声检查时需更仔细操作以获取准确信息。
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等,大多数尿路结石可在X线平片上显影。通过X线平片可以了解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但对于尿酸结石等X线阴性结石,X线平片可能无法显示。不同年龄对X线辐射的耐受不同,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X线检查,老年人进行X线检查时也需考虑辐射风险等因素。
CT检查:对于X线阴性结石、较小的结石等诊断价值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
2.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可发现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石症及可能的病因。比如发现大量草酸钙结晶等,提示可能有草酸钙结石的倾向。
五、尿石症的预防措施
1.饮水
增加饮水量是简单有效的预防尿石症的方法。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需合理安排,儿童要鼓励多喝水,根据年龄给予适量饮水;成年人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老年人也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等情况。
2.饮食调整
钙的摄入:适当摄入钙,并非盲目限制钙的摄入。例如,正常饮食中摄入适量的钙可以与肠道中的草酸结合,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从而降低尿液中草酸的浓度。但要注意避免高钙饮食,同时对于存在高钙尿症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钙的摄入。
草酸的摄入:减少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如菠菜、苋菜、浓茶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不同,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高草酸食物,防止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相关的代谢;成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中草酸的含量;老年人也要注意饮食中草酸的摄入,避免因草酸摄入过多增加尿石症风险。
尿酸的控制:对于尿酸结石患者,要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同时可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石形成的机会。
六、尿石症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对于直径较小(一般小于0.6厘米)、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的结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适当运动,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结石的排出。不同年龄保守治疗的实施需考虑个体情况,儿童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运动要适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合适的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利用冲击波聚焦后击碎结石,使其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结石可能不适用。不同年龄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时要考虑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儿童进行该治疗需谨慎评估;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需更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该治疗方法。
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对于较大的结石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结石可采用这些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式能直接取出结石,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等问题,不同年龄患者在术后恢复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