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自愈可能性较低,通常需要干预治疗,否则病情易反复或加重。
牙源性鼻窦炎是由牙齿疾病引发的鼻窦炎症,常见因龋齿、根尖周炎等病灶感染扩散至上颌窦,导致鼻窦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虽能应对部分轻度炎症,但牙源性鼻窦炎的感染源持续存在,如病牙中的细菌不断释放毒素,刺激鼻窦黏膜。而且鼻窦的解剖结构特殊,开口相对狭小,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后易堵塞窦口,影响鼻窦正常的通气引流功能,使得炎症难以自行消退。
病情较轻时,通过积极治疗病牙,如根管治疗、拔除病灶牙,配合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控制感染、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等)减轻黏膜肿胀、促进鼻窦引流等措施,可有效治愈。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迁延不愈,会引起头痛、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