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其发病机制是心脏收缩时心肌桥压迫下方壁冠状动脉影响血流,舒张时压迫解除,流行病学特点为一般人群发生率15%-85%,男性多、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增加风险,有基础疾病者影响更复杂,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儿童患者需关注心脏功能变化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的心肌桥部分通常被心肌覆盖,在心脏收缩时,心肌桥会对其下方的壁冠状动脉产生压迫,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心脏舒张时,压迫解除,血流恢复正常。这种压迫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流行病学特点
心肌桥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85%,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一些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的人群,心肌桥相关的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本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心肌桥可能会对其心血管系统产生更复杂的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压力较高,心肌桥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心肌桥相关的血液循环。
临床表现
大多数心肌桥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疼痛多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作,疼痛性质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可位于胸骨后、心前区等部位。此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力衰竭等情况,但相对较少见。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存在心肌桥,由于其心脏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心肌桥引起的血流改变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