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儿童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表现,其引起因素包括感染因素(如链球菌、病毒感染)、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易感性)及其他因素(环境过敏原、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
感染因素:多种病原体感染可引发儿童紫癜性肾炎,其中链球菌感染较为常见,如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等)。研究发现,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有相当比例在发病前曾有链球菌感染史,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等部位,从而引发肾脏损伤。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病毒感染后改变了机体的免疫状态,促使免疫紊乱的发生,增加紫癜性肾炎的发病风险。
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关键。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容易出现免疫调节异常。当受到上述感染等因素刺激后,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等部位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炎相关表现。例如,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后,会吸引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肾脏组织的损伤。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遗传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机体对感染等因素的免疫应答能力以及对肾脏组织的损伤修复能力。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紫癜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发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目前具体的遗传关联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不是所有有家族史的儿童都会发病,只是相对普通人群发病几率有所增加。
其他因素: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影响,如接触某些过敏原(除了常见的食物、药物过敏原外,还包括花粉、尘螨等环境中的过敏原),接触后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血管炎,累及肾脏引起紫癜性肾炎。此外,儿童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影响,比如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可能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增加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可能性。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降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