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漫性增生肾小球肾炎预后治疗
急性弥漫性增生肾小球肾炎多数预后良好但有差异,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抗感染治疗及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的透析治疗等,以促进病情恢复、减少肾脏受损及控制感染等。
一、预后情况
急性弥漫性增生肾小球肾炎多数预后良好,儿童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约95%可完全恢复;成人患者预后稍差,部分可转为慢性肾炎,少数发展为肾衰竭。其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相关,若起病时存在严重高血压、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损害严重等情况,预后相对不佳。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2-3周,待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这有助于减少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保证充足休息对肾脏修复很重要。
2.饮食:限制钠盐摄入,给予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应<3g,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更应严格限制;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8-1.0g/(kg·d),肾功能减退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蛋白为主;适当限制水的摄入,根据尿量调整饮水量。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经限制钠盐摄入和休息后水肿仍明显者,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
2.降压治疗:经休息、限盐和利尿后血压仍高者,应给予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类药物,控制血压可减少肾脏进一步受损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略有差异,儿童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保障肾脏正常发育。
(三)抗感染治疗
有明确感染灶时,如咽部、皮肤等部位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选用青霉素类等敏感抗生素,疗程10-14天,抗感染治疗可清除病灶内病原体,防止感染反复或扩散加重肾脏病变,对于有感染病史的患者更要重视抗感染治疗。
(四)其他治疗
若出现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透析可帮助患者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待肾脏功能恢复,在儿童急性弥漫性增生肾小球肾炎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并密切监测透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