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食管源性胸痛
食管源性胸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药促进排空,使用时需注意不同患者情况;内镜治疗针对食管裂孔疝等结构异常且符合指征的情况,要评估老年等患者手术风险;药物和内镜治疗不佳时考虑手术治疗,需综合患者年龄等因素评估。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食管源性胸痛患者,应避免进食过饱,尤其在临近睡觉时间不宜大量进食,因为饱食可能会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异常导致反流的风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食管黏膜,诱发胸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饮食上需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需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导致反流加重,饮酒也可能刺激食管,男性患者若有吸烟饮酒习惯需重点强调戒除或减少的重要性。
二、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是治疗食管源性胸痛中胃食管反流相关情况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一般均可使用,但需关注儿童的用药安全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可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发生。但要注意,对于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多潘立酮需谨慎,因为有报道称可能会引起心脏相关不良反应,需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内镜治疗
对于适合内镜治疗的情况:如果食管源性胸痛是由食管裂孔疝等结构异常导致,且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时可考虑内镜下相关治疗。例如内镜下缝合术等,通过修复食管下括约肌结构来减少反流。但该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术后恢复风险等。
四、手术治疗
当药物和内镜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抗反流手术等。手术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基础病史等因素。比如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对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则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