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酸异常包括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两方面。生成过多与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多为遗传性)及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食高嘌呤食物)有关;排泄减少涉及肾脏功能异常(如慢性肾炎致排泄下降)、药物因素(噻嗪类利尿剂等抑制排泄)及年龄(老年排泄降)、性别(绝经后女接近男)、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等因素。
一、尿酸生成过多
1.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体内嘌呤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酶,若某些酶出现缺陷,会影响嘌呤的正常代谢。例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时,会导致嘌呤分解代谢异常,使得尿酸生成增加。有研究表明,这类酶缺陷多为遗传性因素导致,在一些家族性高尿酸血症病例中可发现相关酶的基因异常。
2.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重要因素。像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海鲜(如虾、蟹、贝类等)、浓肉汤等食物中嘌呤含量极高,长期过量食用会使体内嘌呤摄入远超正常代谢能力,进而转化为尿酸,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例如,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大量食用海鲜的人群,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饮食中嘌呤摄入较少的人群。
二、尿酸排泄减少
1.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功能出现问题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会使尿酸的滤过减少;肾小管分泌尿酸障碍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增加等情况,都会导致尿酸在体内潴留。例如,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逐渐下降,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一些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蓄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剂量使用时也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过程。有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3.其他因素: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尿酸排泄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老年人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性别方面,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一般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代谢发生变化,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逐渐接近男性。此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