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的病因
人体钾平衡可因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及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等情况被打破从而引发低钾血症。摄入不足见于长期禁食、厌食患者及食欲减退的老年人;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如严重呕吐、腹泻等)和肾脏丢失(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用某些利尿剂);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可见于碱中毒、过量使用胰岛素及家族性周期性瘫痪等情况。
一、摄入不足
正常饮食情况下,人体一般能维持钾的平衡,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或人群中可能出现钾摄入不足。例如长期禁食、厌食的患者,由于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钾,若又没有及时通过静脉等途径补充,就容易发生低钾血症。老年人因食欲减退等原因,也可能存在钾摄入不足的风险,长期如此可能导致体内钾含量逐渐降低。
二、丢失过多
胃肠道丢失:
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情况可导致大量钾从胃肠道丢失。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腹泻时,肠道内的钾会随着粪便大量排出,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引起低钾血症。儿童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发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更易出现钾丢失过多的情况,需特别关注。
肾脏丢失:
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对钾的重吸收或导致钾排出增加。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时,肾小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钾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钾大量排出体外。
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会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导致钾丢失增加。库欣综合征患者,过多的皮质醇也可能引起肾脏排钾增多。此外,长期应用某些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这些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氯的重吸收,使远端肾小管流速增加,促进钾的排泄,若不注意补钾,也容易引发低钾血症。
三、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碱中毒:
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钾降低。例如,剧烈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就可能使钾向细胞内转移而出现低钾血症。
过量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也会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当过量使用胰岛素时,会使血清钾向细胞内转移,引起血钾降低。比如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若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更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周期性瘫痪:
家族性周期性瘫痪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作时钾离子迅速转入细胞内,导致血钾降低,出现肌肉无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在青少年男性中相对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