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与红斑狼疮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及特殊人群方面存在不同。结节性红斑多与感染等有关,表现为双下肢伸侧疼痛性结节,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病理为血管炎;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分皮肤型和系统性,有多种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等有特征,病理有相应改变,特殊人群各有特点
一、病因方面
结节性红斑: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例如,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结节性红斑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尤其是链球菌感染。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有关。遗传因素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聚集现象,同时雌激素可能会影响红斑狼疮的发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在紫外线照射下,皮肤细胞出现凋亡,释放自身抗原,从而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红斑狼疮。
二、临床表现方面
结节性红斑: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伸侧的疼痛性结节,结节一般为对称性分布,大小不等,通常为1-5厘米左右,初期结节鲜红,逐渐变为紫红色,最后消退,不留瘢痕,但可反复发作。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发病前可能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红斑狼疮: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型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等皮肤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除了有皮肤损害外,还可累及多个系统,如肾脏(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神经系统(头痛、精神症状等)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育龄女性多见。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结节性红斑:血常规检查可能无特异性改变,部分患者血沉可增快,C反应蛋白可升高,自身抗体检查多为阴性。
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多呈阳性,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补体C3、C4可降低,血常规可出现血细胞减少等情况,如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
四、病理表现方面
结节性红斑:主要表现为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的血管炎,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红斑狼疮:皮肤型红斑狼疮病理表现为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皮肤病理上除了有类似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表现外,还可在肾脏等组织中出现特异性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病理改变。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患者,结节性红斑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双下肢伸侧结节,需谨慎排查感染等因素;对于妊娠期女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且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老年患者患红斑狼疮时,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各系统受累情况,治疗时要兼顾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