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控血糖、解剖结构异常者积极处理)、抗感染治疗(依药敏选药、足疗程用药)和定期随访(监测尿常规与肾功能、评估疗效调整方案),各方面需根据不同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一般治疗
多饮水与勤排尿: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增加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通过频繁排尿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的时间,降低感染复发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根据其自身情况调整饮水量,儿童因新陈代谢快更需注意保证足够水分摄入。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患者在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更要加强会阴部清洗,男性患者也要注意阴茎包皮的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引发感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卫生习惯需适应各自特点,比如儿童要在家长帮助下做好会阴部清洁。
二、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盂肾炎常与糖尿病合并存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感染反复发作。这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降糖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感染发生几率。
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者:如存在尿路结石、尿路畸形等情况,需积极处理。对于尿路结石患者,根据结石大小、部位等采取相应治疗,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结石可能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尿路畸形者可能需外科手术矫正解剖结构,以改善尿路引流,降低肾盂肾炎复发可能。不同解剖结构异常情况处理方式不同,要依据具体病情制定方案。
三、抗感染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选药: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时,应尽早进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有差异,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喹诺酮类等可能影响软骨发育的药物,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
足疗程用药:抗感染治疗疗程要足够,一般急性发作期需静脉或口服抗生素治疗2~3周,然后根据病情改为抑制菌尿的低剂量药物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可能需数月,以彻底清除潜伏的细菌,防止病情反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决定维持治疗的具体时长。
四、定期随访
监测尿常规与肾功能: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白细胞、细菌等指标变化,同时监测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了解肾脏功能受损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与调整方案:通过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若病情有变化如感染复发、肾功能进一步受损等,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等综合因素来判断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得到个体化的最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