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做什么检查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穿刺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可初步筛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评估尿蛋白排泄量;血液检查的肾功能检查可反映肾小球滤过等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凝血状态;肾穿刺活检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等情况的患儿有明确病理类型、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中的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情况,辅助评估病情。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是初步筛查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重要检查。通过尿常规可发现尿蛋白阳性、潜血阳性等情况。尿蛋白的量以及潜血的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受损的情况。例如,尿蛋白+++提示大量蛋白尿,可能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受到较严重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正常的尿常规指标有所差异,如儿童尿蛋白的正常范围一般低于一定数值,若超出则需进一步关注。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地评估尿蛋白的排泄量。通过收集患儿24小时的尿液,测定其中的蛋白含量,从而计算出24小时的尿蛋白总量。这对于判断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15g为异常,数值越高通常表示肾脏损伤越重。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血清肌酐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素氮也与肾脏的排泄功能相关。当儿童紫癜性肾炎病情较重时,肾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功能参考值不同,如儿童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相对成人较低,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
2.凝血功能检查:紫癜性肾炎与血管炎有关,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凝血功能的改变。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可了解患儿的凝血状态。若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可能提示存在凝血相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紫癜性肾炎的关联。
三、肾穿刺活检
1.适应证: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迁延不愈或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肾穿刺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检查方法。例如,当患儿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怀疑有其他肾脏病变可能时,肾穿刺活检能提供准确的病理依据。
2.意义:通过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不同的病理亚型。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和治疗反应有所不同,肾穿刺活检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能评估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判断病情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能初步了解肾脏的大体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如肾脏是否有萎缩、实质回声是否增强等。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超声检查可作为常规的筛查和监测手段,动态观察肾脏的形态变化,辅助评估病情。不同年龄儿童的肾脏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医生会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