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最常见链球菌感染,其他病原体感染概率较低)、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风险高)、遗传因素(特定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常与感染等共同作用)
一、感染因素引发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与感染密切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链球菌感染,尤其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例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常由该类链球菌引起,当人体感染这类链球菌后,链球菌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炎症。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因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而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与外界接触频繁,更容易遭受链球菌感染。而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平时缺乏锻炼、营养状况不佳等,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链球菌的风险,进而增加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
二、其他病原体感染相关
除了链球菌外,其他一些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如细菌中的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病毒中的肝炎病毒、EB病毒等,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等感染后也有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的炎症损伤。不同病原体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与链球菌类似,均是通过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相关部位引发炎症,但不同病原体引发的概率相对链球菌较低。对于有既往寄生虫感染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因为再次感染相关寄生虫时更易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状态可能存在异常,感染相关病毒后也更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自身免疫因素影响
某些情况下,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当自身免疫调节机制出现异常时,机体可能错误地将自身肾小球组织当作外来抗原进行攻击,引发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这种情况相对感染因素引发的比例较低,但对于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在年龄方面,自身免疫相关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患有自身免疫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格外警惕。
四、遗传因素的潜在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中可能存在一定潜在作用。某些特定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炎症调节等过程,从而使个体更容易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例如,某些与免疫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改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异常,增加患病风险。不过,遗传因素通常不是单独致病的因素,往往需要与感染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引发疾病。对于有家族中多人患肾脏疾病尤其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留意自身健康,定期进行相关肾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肾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