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是什么意思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其原理是将健康肾脏移植给丧失功能的患者。有适应证和禁忌证,过程包括供肾获取和受体手术,术后一般人群需长期服免疫抑制剂、监测指标、防感染等,儿童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重要器官功能等。
一、肾移植的原理
人体的肾脏负责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等重要功能,当患者的肾脏因疾病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时,通过手术将供体(可以是尸体供肾或活体供肾)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使其替代患者自身已丧失功能的肾脏,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肾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终末期肾病患者,一般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且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尿毒症症状等情况时,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考虑肾移植。例如,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终末期的患者,若身体状况等符合移植要求,可进行肾移植。
禁忌证: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有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未控制的患者;存在难以纠正的代谢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肾移植。比如,患有严重冠心病且药物等治疗无法改善,无法耐受手术创伤的患者就不符合肾移植的条件。
三、肾移植的过程
1.供肾获取:如果是尸体供肾,需要在严格的医学评估和操作规范下获取供肾,要确保供肾的质量和安全性。如果是活体供肾,需要对供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肾脏功能等,以保证供体在供肾后能够健康生活,同时获取供肾。
2.受体手术:将受体患者进行麻醉等术前准备后,通过手术将供肾植入受体体内,连接供肾的血管和输尿管等,使供肾能够正常发挥功能。
四、肾移植后的注意事项
对于一般人群: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受体对供肾产生排斥反应。同时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还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免疫抑制剂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患者:儿童肾移植后,除了遵循上述一般人群的注意事项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等,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要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并且在饮食等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可能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给予关心和疏导。
老年患者:老年肾移植患者术后要更加密切监测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心脑血管系统。要定期检查心脏功能、血压、血脂等指标。在用药方面,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免疫抑制剂的代谢等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并且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而术后活动等需要格外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