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表现可能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分无症状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无症状期仅血尿酸高;急性发作期有关节突发性剧痛、红肿热及全身发热;间歇期看似缓解但尿酸盐仍沉积;慢性期有痛风石形成(皮下、关节内)及肾脏损害(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一、无症状期表现
高尿酸血症在无症状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自觉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此阶段多见于一些长期高嘌呤饮食、有家族遗传倾向但尚未出现尿酸盐沉积相关临床症状的人群,比如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且平时喜爱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个体,往往在体检检测血尿酸时才发现异常。
二、急性发作期表现
1.关节症状
突发性关节疼痛:常于夜间或清晨突然发作,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可累及足背、足跟、踝、膝、腕、指、肘等关节。疼痛程度剧烈,如刀割样或撕裂样,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例,患病时该关节会迅速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这种情况在男性患者中相对更为常见,可能与男性的生理特点、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比如男性通常社交活动中饮酒等高嘌呤摄入情况相对较多。
关节红肿热:受累关节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呈现明显的红肿表现,这是因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这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全身性应答,是身体免疫系统对尿酸盐结晶引发的炎症刺激做出的反应。
三、间歇期表现
在两次急性发作之间的间歇期,患者可能看似症状完全缓解,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消失,但实际上尿酸盐结晶仍在持续沉积。此阶段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关节部位轻微的不适感或者没有明显不适,但血尿酸水平仍高于正常。比如一些间歇期的患者可能只是在长时间行走后感觉受累关节有轻微的酸胀,但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不过如果不加以控制血尿酸水平,很容易再次诱发急性发作。
四、慢性期表现
1.痛风石形成
皮下痛风石:可在耳廓、关节周围等部位触及大小不一的结节,初期质地较软,随着病情进展,痛风石会逐渐变硬。例如耳廓上出现的痛风石,可能会影响外观,而且如果痛风石破溃,会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不易愈合,这种情况在病史较长、血尿酸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的尿酸盐沉积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形成痛风石。
关节内痛风石:会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引起关节畸形,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如手指关节可能出现屈曲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尿酸盐结晶不断侵蚀关节软骨、骨质等结构,造成关节的毁损。
2.肾脏损害表现
尿酸盐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早期可能仅出现轻微的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受损,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这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在肾脏间质沉积,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和重吸收功能,长期可导致肾脏慢性病变。
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患者会出现肾绞痛、血尿等尿路结石相关表现,结石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积水等并发症,影响肾脏功能,这是由于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析出结晶形成结石,阻塞泌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