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的主要表现
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血尿(轻重不一,其严重程度与损伤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疼痛(肾区钝痛,血液或尿液渗入腹腔等情况可致全腹疼痛等)、腰腹部肿块(因肾周血肿及尿外渗形成且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休克(严重肾损伤大量出血导致)、发热(血肿吸收等致低热,继发感染体温明显升高)。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肾脏位置低、脂肪少易受伤,家长需注意看护并密切观察;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恢复慢且易发生并发症,受伤后要重视并监测肾功能、控制基础疾病;有肾脏基础疾病者肾储备能力下降,肾损伤易加重损害,受伤后应告知病史并遵医嘱密切监测肾功能配合治疗。
一、肾损伤的主要表现
1.血尿:这是肾损伤最常见的症状。损伤后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轻者仅为镜下血尿,即通过显微镜才能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重者则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血样。血尿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肾损伤的程度成正比,有些肾蒂血管断裂、肾动脉血栓形成等严重损伤,血尿可能并不明显。
2.疼痛:受伤侧肾区常出现疼痛,多为钝痛,是由于肾被膜张力增加或软组织损伤所致。如果血液、尿液渗入腹腔或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时,可出现全腹疼痛及腹膜刺激症状。血块通过输尿管时,还会引起同侧肾绞痛。
3.腰腹部肿块:肾周血肿及尿外渗可使局部形成肿块,腰腹部可有明显的饱满、隆起,且肿块逐渐增大。肿块的大小与肾损伤程度、出血量及尿外渗量有关。
4.休克:严重肾损伤,尤其是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因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休克的程度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
5.发热:肾损伤后,由于血肿吸收、组织损伤后炎症反应等原因,患者可出现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若继发感染,形成肾周脓肿或化脓性腹膜炎时,体温会明显升高,并伴有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肾脏相对成人位置较低,且周围脂肪组织较少,受到外力撞击时更易受伤。家长应注意看护,避免儿童进行危险的活动,如高处跳跃、剧烈碰撞等。一旦怀疑儿童肾损伤,需尽快就医,因其肾脏代偿能力较成人弱,肾损伤后对肾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同时,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哭闹不安、血尿、腹痛等异常表现。
2.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肾脏血供相对不足,肾功能已有一定程度减退。肾损伤后,肾功能恢复可能较慢,且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老年人受伤后更应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对于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老年人,这些疾病本身会影响肾脏功能,肾损伤后更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于肾脏恢复。
3.有肾脏基础疾病者:如慢性肾炎、多囊肾等患者,本身肾脏结构和功能已存在异常,肾脏的储备能力下降。肾损伤后,更容易加重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肾衰竭。这类患者受伤后应立即就医,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肾损伤对原有疾病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