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表现是什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有多方面表现,包括尿量显著减少,不同年龄段尿量标准不同;存在体液平衡紊乱,如水潴留致体重增加、水肿,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等;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可致乏力等;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深快呼吸等;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等;有心血管系统表现,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意识障碍等。
一、尿量变化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尿量显著减少,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若少于100ml则称为无尿。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液生成量大幅减少。不同年龄阶段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尿量标准与成人不同,婴儿少尿定义为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幼儿少于300ml,学龄前期儿童少于400ml,学龄期儿童少于500ml,需密切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尿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处于少尿期。
二、体液平衡紊乱相关表现
1.水潴留:由于尿量减少,水分排出减少,导致水在体内潴留。患者可出现体重增加,出现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这是因为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水分在组织间隙积聚。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水潴留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加重的表现;对于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储备下降,水潴留更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2.高钾血症:肾脏排钾减少,加上组织分解代谢增强,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可导致高钾血症。轻度高钾血症可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甚至可发生心脏骤停。不同年龄人群对高钾血症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成人可能对高钾血症的耐受性稍差,更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等表现。
三、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
除了高钾血症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由于水潴留可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控制,加重病情。
四、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肾功能衰竭导致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体内酸性物质积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深而快的呼吸(Kussmaul呼吸),还可伴有乏力、意识障碍等表现。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等指标来及时发现和处理。
五、消化系统表现
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毒素在体内积聚,影响胃肠道功能。对于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导致病情复杂。
六、心血管系统表现
由于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表现。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心力衰竭则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在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心血管系统表现可能相对成人更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等严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患儿的呼吸、心率等情况。
七、神经系统表现
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表现,这与毒素潴留、电解质紊乱、脑水肿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人,本身神经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神经系统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和严重,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