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血尿的急性肾炎应该怎么办
急性肾炎的应对包括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通过病史、体格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治疗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低盐限蛋白饮食;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控制高血压;治疗原发病因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需用抗生素抗感染;还需病情监测与随访,定期查尿常规、肾功能等并长期随访关注预后。
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出现血尿的急性肾炎患者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情。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尿常规(可明确血尿情况等)、肾功能检查(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等)、血常规(查看有无感染等情况)、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判断是否有链球菌感染史,因为急性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等。例如,尿常规中可见大量红细胞,肾功能可能出现一过性异常等。
二、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休息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这是因为休息可以减少肾脏的负担,有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其休息情况,保证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对于成年患者,也要强调休息的重要性,避免劳累加重病情。
2.饮食:
限盐:给予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3g。因为水肿和高血压是急性肾炎常见的临床表现,限盐有助于减轻水肿和降低血压。例如,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限蛋白: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0.8-1.0g/kg,但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这是因为氮质血症时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根据其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注意保证优质蛋白的供应同时避免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三、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对于有水肿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减轻水肿。但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情况,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要特别谨慎,密切观察尿量、电解质等变化;对于老年患者,也需关注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人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
2.控制高血压:当出现高血压时,可选用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通过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选择降压药物要综合考虑,例如儿童患者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老年患者如有其他基础疾病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四、治疗原发病因
由于急性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所以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可以清除体内的链球菌感染病灶,防止病情反复。在使用抗生素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
五、病情监测与随访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监测病情的变化。例如,每周复查尿常规,观察血尿、蛋白尿等情况的变化;定期复查肾功能,了解肾脏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要长期随访,关注肾脏功能的长期预后,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肾脏功能的长期影响;对于成年患者,要关注其日常生活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