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诊断要点
肾病综合征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肾活检病理检查等,诊断步骤为先确定是否为肾病综合征,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最后明确病理类型,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和情况有差异。
一、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大量蛋白尿的发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漏出。不同年龄人群蛋白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排尿习惯等因素,家长更易发现泡沫尿等情况,而成人可能更易察觉尿量、尿色变化等与蛋白尿相关表现。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主要是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同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度相对减慢,低蛋白血症可引起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低蛋白血症引发的水肿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出现眼睑、颜面等部位较明显水肿,成人可能先从下肢等部位出现水肿。
3.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体征,多从下肢部位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水肿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胶体渗透压降低以及水钠潴留有关。不同年龄人群水肿的起始部位和发展速度可能有差异,儿童水肿可能进展相对较快,而成人可能相对缓慢一些,但总体都是由于体内液体分布异常导致。
4.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升高,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和脂蛋白分解减少有关,高脂血症长期存在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高脂血症带来的潜在风险可能因代谢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相对成人可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短期内不突出,但长期也需关注。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多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明确蛋白尿的程度,通过尿常规还可初步观察尿中有无红细胞、管型等其他成分,不同年龄儿童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采集标本的难易程度不同,需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2.血液生化检查
白蛋白:如前所述低于30g/L,是诊断低蛋白血症的关键指标。
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可通过血脂检测明确。
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尿素氮等在早期可能正常,当肾病综合征进展到晚期影响肾功能时可出现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肾功能储备不同,所以肾功能指标异常出现的时间和表现有所差异。
3.肾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肾活检明确是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何种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及预后不同,对于儿童患者,肾活检需充分评估其风险和获益,谨慎操作。
三、诊断步骤
1.确定是否为肾病综合征:首先根据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这四大特征,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2.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排查是否有继发因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继发引起肾病综合征,不同年龄人群继发因素可能不同,儿童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导致的肾病综合征相对常见,成人中糖尿病肾病等继发因素较常见。
3.明确病理类型:在确定为肾病综合征且排除继发性因素后,多需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