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是啥
iga肾病是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病理有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特点,靠肾活检等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关注生活方式、不同年龄特点)、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注意事项。
一、定义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血尿:是iga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40%-70%的患者会出现肉眼血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后数小时或1-2天内出现,也称为同步血尿,即血尿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乎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部分患者表现为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2.蛋白尿:蛋白尿程度不等,可为少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g),也可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g),大量蛋白尿患者需警惕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3.高血压: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年龄较大的患者更易发生,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4.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肾功能逐渐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三、病理特点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系膜区有iga为主的颗粒状沉积,这是iga肾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电镜下可见系膜区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肾活检病理检查进行确诊。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观察血尿、蛋白尿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血清iga水平等。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劳累。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要注意低盐饮食,一般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小于3g。对于蛋白尿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要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药物选择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老年患者则要更谨慎评估治疗的收益与风险,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较多。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如对于血尿明显、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iga肾病患者在治疗时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因为部分治疗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同时,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更好地配合,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注意休息等。
老年患者:老年iga肾病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降压药物时要避免过快降低血压而影响肾脏灌注,使用其他药物时要考虑对肾功能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