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的区别
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主要累及膀胱尿道,表现为膀胱刺激征,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有白细胞尿等,影像学多无异常;肾盂肾炎为上尿路感染,除膀胱刺激征外有明显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肾功能可能异常,影像学可见肾盂肾盏等结构异常。
一、定义与感染部位
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少数为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下尿路感染主要累及膀胱和尿道,病变局限在尿路的下段。
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是病原体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炎症,感染通常由下尿路感染上行蔓延所致,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也可由其他细菌引起。
二、临床表现差异
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为主):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耻骨上区疼痛或压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腰痛等较少出现,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等。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下尿路感染,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结构变化也易出现尿路感染,生活中不注意会阴部卫生、长期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下尿路感染风险。
肾盂肾炎: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外,还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同时可有单侧或双侧腰痛,肾区有叩击痛,尿液检查除了有白细胞、细菌外,还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肾盂肾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尿路有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人群更易患肾盂肾炎,妊娠期女性也是肾盂肾炎的高发人群,且妊娠期肾盂肾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关注。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尿常规: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时,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可有细菌尿,但一般无明显的红细胞增多及蛋白尿,尿细菌培养可阳性;肾盂肾炎时,除了有白细胞尿、细菌尿外,还常出现血尿,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尿,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且可能为多种致病菌感染。
血常规: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时,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升高;肾盂肾炎时,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较明显的全身感染炎症反应。
肾功能检查:一般下尿路感染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肾盂肾炎如果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如肌酐、尿素氮升高等,但早期轻度肾盂肾炎肾功能可无明显改变。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
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一般无需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但如果是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为明确是否存在尿路结构异常等情况,可考虑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发现。
肾盂肾炎:对于急性肾盂肾炎,一般急性期可不急于进行影像学检查,但如果是慢性肾盂肾炎或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可发现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肾大小不等等结构异常改变,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