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肾病综合征怎么办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需明确病理类型;一般治疗包括休息活动与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要防治感染、血栓栓塞及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需长期定期复诊并做好生活管理与心理护理。
一、明确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大量蛋白尿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多为眼睑、下肢等部位可凹性水肿,高脂血症表现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需要通过肾活检等明确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预后及治疗反应不同,比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预后相对较好,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预后相对较差。对于小孩,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起病前有无感染等诱因,家族中有无肾脏疾病史等情况。
二、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水肿明显时需卧床休息,一般水肿消退、一般情况好转后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度劳累可能影响病情恢复,且活动量过大可能加重水肿等症状。
2.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以补充丢失的蛋白质,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水肿时要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盐的摄入量<2g,严重水肿时<1g。因为钠盐摄入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使水肿加重。对于高脂血症的患儿,要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三、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起始剂量要足,儿童一般按体重计算剂量,足量治疗8-12周后逐渐减量。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等)、骨质疏松、感染等。对于小孩,要密切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
2.免疫抑制剂:若患儿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或频繁复发(指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但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儿由于大量蛋白丢失,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感染,要积极选用敏感、对肾毒性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肾病综合征患儿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如肾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对于有高凝状态的患儿,可给予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华法林等,但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3.急性肾损伤: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肾损伤,多与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等因素有关。要及时去除诱因,如补充血容量等,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五、长期管理
1.定期复诊:肾病综合征患儿需要长期随访,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2.生活管理:要注意让患儿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心理护理,因为长期患病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家长要多关心患儿,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