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且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其与一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有不同鉴别点,临床意义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儿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有关,成人多与后天获得性因素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加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致其发生,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风险增高需定期检查
一、心电图特征
1.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按照自身规律出现,QRS波群也按照自身规律出现,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例如,P波可能规则地以较高频率出现,而QRS波群则以较低且相对固定的频率出现,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传导关系。
2.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
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通常在40-60次/分钟。这是因为起搏点位于房室束分支以上,心室除极仍通过正常的希-浦系统,所以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相似。
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频率通常在20-40次/分钟。由于起搏点位于房室束分支以下,心室除极通过异位起搏点控制,传导途径异常,导致QRS波群增宽变形。
二、与其他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而P波与QRS波群仍有固定传导关系,P波后均有相关的QRS波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落一个QRS波群,之后PR间期又恢复缩短,如此周而复始。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可呈2:1、3:1等。
三、临床意义及相关人群考虑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法洛四联症等,可能伴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因为儿童心率较慢时可能影响重要脏器灌注,如出现嗜睡、喂养困难等表现时需及时处理。
成人:成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后天获得性因素有关,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手术并发症等。不同年龄的成人因基础疾病不同,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概率和相关表现有所差异。例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同时伴有心绞痛等冠心病相关症状加重的情况。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不同性别中,基础疾病的发生情况可能有差异,从而间接影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例如女性更年期后冠心病的发生率可能相对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概率。
3.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会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这些疾病是导致后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从而减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几率。
4.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如既往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明显增高。对于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及时处理。例如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可能影响房室传导系统,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