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激素刺激试验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有血常规可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等,血生化有低血钠、高血钾等;尿液检查中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低于正常,尿17-酮皮质类固醇排出量一般正常或轻度降低;激素刺激试验中ACTH刺激试验可辅助诊断,正常人注射ACTH后皮质醇升高,患者则无明显升高或升高不明显;影像学检查中肾上腺超声可发现肾上腺改变,CT或MRI有助于明确肾上腺是否有占位或萎缩等情况,不同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应问题。
一、血液检查
1.血常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等情况。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影响了造血相关的生理过程,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变化与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对嗜酸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其计数升高。
2.血生化:可出现低血钠、高血钾。由于醛固酮缺乏,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减少,排钾增多,从而引起血钠降低、血钾升高。还可能有血糖降低,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缺乏影响了糖异生等过程,导致血糖水平下降。此外,部分患者可有血尿素氮轻度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因素有关。
二、尿液检查
1.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24小时尿17-OHCS排出量低于正常,常低于3mg。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等激素的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排出减少,17-OHCS是皮质醇等激素的代谢产物之一,其排出量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
2.尿17-酮皮质类固醇(17-KS):24小时尿17-KS排出量一般正常或轻度降低,因为肾上腺皮质雄激素的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雄激素分泌受影响相对较小,但当病情严重时也可能降低。
三、激素刺激试验
1.ACTH刺激试验:是诊断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重要方法。方法为肌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5U,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第60分钟取血测定皮质醇。正常人注射ACTH后,皮质醇水平较基础值升高2-5倍,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基础皮质醇水平低,注射ACTH后皮质醇无明显升高或升高不明显。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根据年龄调整剂量等操作的准确性,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对于老年患者,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生理功能减退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试验前需评估其基础状况。
四、影像学检查
1.肾上腺超声检查:可发现肾上腺大小、形态等改变。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因如肾上腺结核时,超声可能显示肾上腺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等;如为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等情况,肾上腺可能缩小等。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可能显示不清晰。老年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便利性和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2.肾上腺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肾上腺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萎缩等情况。肾上腺结核患者CT上可表现为肾上腺钙化等;肾上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在CT或MRI上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等。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MRI检查对于一些软组织病变显示更具优势。老年患者如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考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