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
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有尿路刺激等症状,慢性期有非特异性症状及肾功能减退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血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CT检查等,各检查有不同特点及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需考虑。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期表现:可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还可有腰痛、肾区叩击痛等,部分患者可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等,此阶段表现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相对较轻且易反复发作。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除上述表现外还易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性生活活跃期等更易发病。
2.慢性期表现:病情迁延不愈,可出现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也可表现为低热、腰酸、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等,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减退后的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尿中可出现蛋白,白细胞尿是指离心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若有白细胞管型则更提示肾盂肾炎,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量一般为轻度增多。不同年龄儿童尿常规检查结果解读需结合其正常参考范围,比如儿童正常尿白细胞计数相对成人有差异范围。
2.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菌落计数≥10CFU/ml为有意义,10-10CFU/ml为可疑阳性,<10CFU/ml多为污染。但需要注意留取标本时的清洁等操作规范,否则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不同年龄患者留取标本时的配合度等会影响操作难度和结果可靠性。
尿涂片镜检细菌:取清洁中段尿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如每个油镜视野下可见1个以上细菌,提示菌落计数>10CFU/ml,可快速辅助诊断。
3.血常规:急性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可出现贫血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变化特点不同,儿童血常规变化相对成人更敏感,比如儿童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变化幅度可能与成人不同。
4.肾功能检查:慢性期可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如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升高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评估需结合其相应的正常参考范围及生长发育阶段来综合判断,比如儿童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肾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出现肾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皮质髓质界限不清等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但对于早期病变可能不够敏感,不同年龄患者肾脏超声表现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肾脏超声检查需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和准确。
2.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侧肾脏大小不等,这些表现提示肾脏有器质性损害,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一定辐射风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权衡利弊后进行检查,同时检查前需注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等。
3.CT检查:也可观察肾脏形态、结构等,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其分辨率相对较高,但同样存在辐射问题,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需谨慎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