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多样,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如缺血性心脏病致冠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缺血缺氧影响传导、心肌病中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干扰传导、心内膜炎炎症波及传导系统;先天性因素如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药物及中毒因素如某些药物长期使用或电解质紊乱、毒物中毒影响传导;还有手术相关损伤传导系统及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侵犯传导系统等。
一、心脏本身病变相关病因
1.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阻塞,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其中部分可进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因为梗死区域累及了心脏传导系统所在的心肌组织,破坏了正常的电信号传导通路。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发生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肌细胞的纤维化等改变,这些变化会干扰心脏电活动的传导,进而可能引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明显肥厚时,会改变心室的正常结构和电生理特性,影响传导系统的正常工作,增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风险。
3.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累及心脏瓣膜及心内膜,炎症反应可能波及心脏传导系统,导致传导阻滞。例如,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炎症物质的刺激以及赘生物的形成等因素,可能影响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先天性因素相关病因
1.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传导系统的发育出现异常,如房室结、希氏束等结构的发育缺陷,可导致出生后就存在传导系统的功能障碍,进而可能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种情况在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也可能同时存在,例如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传导系统的发育异常与心脏结构的畸形往往相互关联。
三、药物及中毒相关病因
1.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可能会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发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发展为三度。还有一些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中毒因素:如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都可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传导阻滞。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幅度减小,传导速度减慢,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甚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也会干扰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另外,某些毒物中毒,如洋地黄中毒,也可影响心脏传导,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包括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其他相关病因
1.手术相关: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等,可能会损伤心脏传导系统,导致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因为手术操作可能直接累及传导系统的结构,或者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水肿等改变影响传导功能。
2.感染性疾病: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和传导系统,引起心肌炎症反应,影响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如莱姆病等感染性疾病累及心脏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