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什么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血浆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临床综合征,成年人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可诊断。病因有糖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转化过多;临床表现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诊断靠血糖测定、空腹及餐后血糖监测、饥饿试验;治疗是尽快补充葡萄糖,同时根据情况调整,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低血糖的病因
1.糖摄入不足:长期饥饿、过度节食等情况可导致糖摄入不足,使血糖来源减少,引发低血糖。例如,一些减肥人群过度控制饮食,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长时间没有进食,也容易因糖摄入不足发生低血糖。
2.糖生成不足:肝脏疾病(如严重的肝硬化等)会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过程,导致糖生成减少;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血糖的维持。老年人由于肝脏和内分泌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糖生成不足的情况。
3.糖消耗过多:剧烈运动、长时间高强度劳动等会使机体消耗大量葡萄糖,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血糖会迅速下降。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当(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与饮食运动不匹配等),会导致血糖消耗过多而低于正常范围。在儿童中,剧烈玩耍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糖消耗过多引发低血糖。
4.糖转化过多: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等)可使糖转化过程出现异常,导致血糖降低。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患者可出现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等表现。这是因为低血糖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上述症状。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常常会首先出现手抖、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初期可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等;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由于低血糖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老年人由于脑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发生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儿童低血糖时,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行为异常等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三、低血糖的诊断
1.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诊断低血糖症的主要依据。测定血浆葡萄糖水平,若低于正常下限即可考虑低血糖症。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2.空腹及餐后血糖监测:对于疑似低血糖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监测,以明确血糖波动情况。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餐后出现低血糖反应,通过监测餐后血糖可以发现问题。
3.饥饿试验:对于一些不典型的低血糖患者,可进行饥饿试验。让患者禁食一定时间(通常12-72小时),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及血糖水平变化。但该试验有一定风险,需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四、低血糖的治疗
一旦发生低血糖,应尽快补充葡萄糖以升高血糖。对于能够口服的患者,可给予口服含糖饮料、糖果等;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调整降糖药物时要谨慎,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由于其机体调节功能较差,更需要及时、准确地纠正低血糖,并且要注意预防再次发生。儿童发生低血糖时,要尽快给予适当的含糖食物,并寻找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如是否存在饮食不规律等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