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因胰岛素缺乏和升糖激素增多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代谢紊乱及酸中毒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糖、血酮体等异常,符合相应标准可诊断,治疗包括补液、胰岛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它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机体不能有效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同时,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中经β氧化产生大量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当酮体生成速度超过外周组织的氧化能力以及肾脏的排泄能力时,血酮体水平升高,引起酮症。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升糖激素增多:在应激状态下,如感染、创伤、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等情况,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显著升高,同时加重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代谢紊乱症状:多饮、多尿、口渴等糖尿病症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酸中毒表现: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的气味)。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从嗜睡、烦躁逐渐发展至昏迷。
2.体征:脱水表现,如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球凹陷等;严重失水时可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衰竭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血糖:血糖显著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有时可更高。
2.血酮体: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以上。
3.血气分析:血pH值下降,低于7.35;碳酸氢根浓度降低,阴离子间隙增大。
4.尿常规: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
五、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同时血糖>11.1mmol/L,血酮体阳性,血pH<7.35或碳酸氢根<15mmol/L。
六、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1.补液:迅速补充生理盐水等,纠正脱水状态,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或间断静脉注射,降低血糖,抑制酮体生成。
3.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钾等电解质情况补充钾等电解质。
4.处理诱因:积极寻找和处理感染等诱因。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血糖、血酮、电解质等指标。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的控制,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由于儿童的胰岛素用量需要精确调整,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2.孕妇:孕妇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仅要考虑母体的治疗,还要注意对胎儿的影响。补液和胰岛素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心、胎动等。在用药方面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3.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补液时要注意避免过快过多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胰岛素的使用要根据血糖、肝肾功能等调整剂量,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对病情变化的反应可能不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