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如何确诊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病史采集要询问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史、尿路梗阻因素及基础疾病等;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有肾小管功能受损、非特异性症状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见白细胞尿等、尿细菌学检查菌落计数≥10CFU/ml、肾功能检查早期可能无异常后续有变化;影像学检查超声可了解肾脏情况、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CT显示更清晰,综合多方面结果确诊,如反复急性肾盂肾炎病史结合相关检查表现可考虑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史,一般急性肾盂肾炎若未彻底治愈等情况易迁延为慢性肾盂肾炎,要了解每次急性发作的时间、症状、治疗经过等;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梗阻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因为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利于细菌滋生繁殖,增加慢性肾盂肾炎发生风险及影响病情;还要关注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且易迁延为慢性。
二、临床表现观察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可有多尿、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这是因为慢性炎症损伤肾小管间质,影响肾小管浓缩功能;部分患者可有低热、腰酸、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老年患者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仔细甄别。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若有肾小管损伤,还可出现肾小管性蛋白尿等。白细胞尿提示泌尿系统有炎症,血尿可能与肾盂肾间质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损伤等有关。
2.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但需注意留取标本的正确性,避免污染。若为多次复发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细菌培养可能持续阳性,且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后续针对性治疗(虽不涉及具体用药指导,但明确致病菌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留取标本方式有差异,儿童可能需要更轻柔规范的留取方法以保证结果准确。
3.肾功能检查:早期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尿比重降低、尿渗透压下降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患者,肾功能检查更需密切关注,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肾功能变化,年龄较大患者本身肾功能有一定生理性减退,慢性肾盂肾炎对其肾功能影响更需精准评估。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积水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可能出现双侧或单侧肾脏大小不等,皮质髓质界限不清等改变。不同性别患者肾脏超声表现差异不大,但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继发因素。
2.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这是慢性肾盂肾炎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但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不适合行此检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老年患者或有肾功能不全倾向患者行IVP时要谨慎评估风险。
3.CT检查:对于肾脏形态、结构的显示更清晰,也可发现肾脏实质内的病变等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结果,综合判断以确诊慢性肾盂肾炎。例如,若患者有反复急性肾盂肾炎病史,结合尿常规见白细胞尿、尿细菌培养阳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肾盂肾盏变形等表现,即可考虑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