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跟肾炎的区别
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有全身症状如高热等、局部膀胱刺激征及腰痛等表现,尿常规有白细胞尿等,尿细菌学检查阳性,影像学早期可无异常,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肾炎是肾脏固有组织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急性肾炎有轻度全身症状等,慢性肾炎有水肿等表现,尿常规蛋白尿等,血常规早期一般无异常,慢性肾炎有贫血,影像学早期无特异性改变,治疗依类型而异,急性多对症,慢性需长期综合治疗。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多由尿道上行入膀胱,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导致肾盂、肾实质感染;也可经血行感染等途径致病。
肾炎:是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固有组织发生炎症的统称,可由免疫介导、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等部位。
二、临床表现差异
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急性肾盂肾炎常起病急骤,可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寒战、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温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型,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全身症状更不典型,以发热、哭闹等为主。
局部症状: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出现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肾区有叩击痛。
肾炎:
全身症状:急性肾炎起病时可能有轻度乏力、疲倦、腰部疼痛、食欲缺乏等,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一般无明显高热寒战等全身脓毒血症表现;慢性肾炎患者病情迁延,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部分患者血压持续中等以上升高,可伴有贫血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肾炎患者表现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差异,儿童肾炎可能水肿表现相对更突出,可出现眼睑、颜面甚至全身水肿。
局部症状:蛋白尿、血尿较为常见,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多,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发现。
三、实验室检查不同
尿常规:
肾盂肾炎:白细胞尿多见,可有脓尿,尿中可见白细胞管型,这是肾盂肾炎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尿蛋白一般为阴性或微量;血尿一般不重,少数患者可有镜下血尿。
肾炎:蛋白尿多为阳性,程度不等,血尿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可伴有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等。
血常规:
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有感染中毒表现时更明显。
肾炎:一般血常规早期无明显异常,慢性肾炎患者可有贫血表现,如血红蛋白降低等。
尿细菌学检查:
肾盂肾炎: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CFU/ml,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抗生素治疗。
肾炎:尿细菌学检查一般无细菌感染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病情反复发作或慢性期可发现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不光滑等改变。
肾炎:肾小球肾炎等肾炎类型通过影像学检查(超声等)早期可能无特异性改变,慢性肾炎后期可出现双肾对称性缩小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区别
肾盂肾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一般疗程相对明确,需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复发,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选择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用药要尤其注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品种。
肾炎: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而定,如急性肾炎多以休息、对症治疗为主,如利尿消肿、控制血压等,多数患者可自愈;慢性肾炎则需长期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等,治疗药物选择需兼顾疗效和对患者各方面的影响,不同年龄患者在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调整上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