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都有哪些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主要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由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引发,发病机制与水钠潴留等有关,各年龄段可发病,长期高蛋白饮食等加重风险)、肾血管性高血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致血压升高,分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病因,中老年和中青年发病情况不同,高脂饮食等增加风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致血压升高,肾上腺皮质腺瘤等为常见病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高钠饮食有影响)、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急剧升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情绪波动可能诱发)、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皮质醇致血压升高,分垂体分泌ACTH过多等病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等有影响)
1.肾实质性高血压:
相关情况: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像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炎症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正常代谢调节,使得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在年龄方面,不同肾脏疾病好发年龄不同,肾小球肾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肾实质性高血压。
2.肾血管性高血压:
相关情况:主要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发病原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粥样斑块会导致肾动脉狭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其机制是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压升高。年龄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则多见于中青年;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吸烟等不利于动脉健康的因素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从而增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易患该病。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相关情况: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进而引起高血压。肾上腺皮质腺瘤是常见病因,约占60%-90%,单侧居多;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约占10%。发病机制是醛固酮增多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导致血容量扩张,血压升高。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长期高钠饮食可能影响体内醛固酮-钠平衡相关机制;有肾上腺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嗜铬细胞瘤:
相关情况: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这种瘤体可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其发病机制是过量的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一般无特殊直接关联,但情绪剧烈波动等可能诱发瘤体分泌儿茶酚胺;有肾上腺髓质等相关组织肿瘤病史的人群要密切关注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5.皮质醇增多症:
相关情况:又称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皮质醇引起。主要病因是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多(库欣病),其次是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等。发病机制是皮质醇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等,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引发类似皮质醇增多症的表现;有垂体或肾上腺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需留意皮质醇增多症导致的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