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多由急性未彻底治疗等引起,有病原菌、机体等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有泌尿系统和全身症状,诊断靠尿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控制感染、纠正基础病变、一般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糖尿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慢性肾盂肾炎的定义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彻底治疗,细菌潜伏引起,常伴有泌尿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等基础情况。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1.病原菌: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女性因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易发病,性生活、经期等因素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但女性在育龄期等阶段相对高发,有泌尿道结构异常(如输尿管畸形、肾结石等)病史者,尿液引流不畅,易引发慢性肾盂肾炎。
2.机体因素: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抵抗力弱,易反复发生肾盂肾炎进而转为慢性。
三、临床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也可表现为腰部酸痛、坠胀感,尿液可出现浑浊、有异味等情况,部分患者有间歇性无症状菌尿期。
2.全身症状:慢性病程中可出现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病情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寒战等类似急性肾盂肾炎的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尿细菌学检查可发现致病菌,如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且需区分是复发还是重新感染。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及有无结石、积水等结构异常;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等慢性肾盂肾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对于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有无基础病变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更需谨慎选择辐射性检查方式。
五、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需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转为慢性或复发。
2.纠正基础病变:对于存在泌尿道结构异常(如输尿管狭窄、肾结石等)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手术纠正结构异常等,以改善尿液引流,减少肾盂肾炎复发风险。
3.一般治疗: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促进细菌及炎症分泌物排出,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使其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利于病情控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肾盂肾炎需尤其注意,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在诊断时要准确留取尿液标本,影像学检查选择需权衡辐射与诊断价值,治疗时抗生素选择要考虑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等器官有严重损害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慢性肾盂肾炎可能影响儿童肾脏功能发育。
2.女性:女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避免经期感染,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如有泌尿道结构异常等情况要积极配合治疗,已育女性在产后要注意观察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因为产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易发生肾盂肾炎。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肾盂肾炎病情,同时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长期高血糖及肾盂肾炎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以及肾脏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