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为预防压疮等皮肤相关问题,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包括定期评估监测皮肤状况、定期变换体位、做好皮肤清洁保湿、提供营养支持、合理使用医疗器械以及针对老年、小儿、肥胖、消瘦等特殊人群采取相应护理要点,如老年患者加强保暖与营养,小儿患者动作轻柔并注意皮肤褶皱护理等,以保障患者皮肤健康。
一、评估与监测
1.皮肤评估:定期(一般至少每班)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包括颜色、温度、湿度、完整性等,对于高危压疮患者(如长期卧床、营养不良、使用医疗器械等)更需频繁评估。通过观察皮肤色泽是否均匀、有无发红、破损等情况来判断皮肤状态,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压疮风险。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更易出现压疮,需密切关注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二、体位管理
1.定期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病情允许时可缩短至1-2小时翻身一次。变换体位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不同体位的选择,如仰卧位时可在足跟、肩胛等部位垫软枕,使身体悬空;侧卧位时可采用30°侧卧位,利用人体生理曲线减轻局部受压。对于小儿患者,因其皮肤娇嫩、骨骼发育未完全,翻身频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也需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
三、皮肤清洁与保湿
1.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清洁时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32-35℃左右,防止烫伤皮肤。对于失禁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可用中性清洁剂清洗局部皮肤后涂抹皮肤保护剂。例如,大便失禁患者清理后用温水洗净肛周,涂抹含有氧化锌等成分的皮肤保护剂,可有效保护皮肤。
2.皮肤保湿:对于皮肤干燥的患者,可使用合适的皮肤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选择无刺激、适合患者肤质的保湿产品,如含有甘油等成分的保湿霜。
四、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皮肤修复和维持皮肤正常功能的营养素。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一般建议蛋白质摄入量为1.0-1.5g/(kg·d),维生素C、维生素E等也应充足摄入。例如,营养不良的患者易出现皮肤抵抗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改善皮肤状况,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五、医疗器械使用管理
1.合理使用医疗器械:使用石膏、绷带、夹板等医疗器械时,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松紧度是否合适。定时检查医疗器械下皮肤的情况,避免因器械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于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的患者,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气垫床的充气情况等。例如,使用夹板固定的患者,要观察夹板边缘皮肤情况,防止夹板边缘压迫皮肤引起压疮。
六、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皮肤老化、弹性减退、血液循环功能下降,更需加强压疮预防措施。除了常规的翻身、皮肤护理等,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2.小儿患者:小儿皮肤薄嫩,在进行体位管理时动作要轻柔,翻身时注意保护骨骼和关节。选择合适的尿布等护理用品,避免尿布疹等情况继发压疮。对于新生儿,要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肥胖患者:肥胖患者体重较大,受压部位多,需更频繁地变换体位,选择合适的减压床垫等设备。清洁皮肤时要注意皮肤褶皱间的清洁,防止汗液积聚引起皮肤问题。
4.消瘦患者:消瘦患者皮下脂肪少,骨突处更容易受压,要加强骨突处的保护,如使用软枕垫起等,同时保证营养支持,促进皮下脂肪的恢复,增强皮肤的抗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