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是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蛋白质大量丢失,影响不同人群;低蛋白血症由蛋白质丢失过多及合成不足引起,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影响不同人群;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呈可凹性,与低蛋白血症等有关,影响不同人群;高脂血症因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分解代谢减少致血脂升高,影响不同人群。
一、大量蛋白尿
1.表现及机制: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会超过3.5g。这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功能破坏,使得原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大分子蛋白质得以漏出。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约90%以上存在大量蛋白尿的情况,且尿蛋白的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大量蛋白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身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长期丢失会导致营养不良;对于成年患者,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水肿的形成等,同时也会增加感染等风险,因为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丢失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二、低蛋白血症
1.表现及机制: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同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往往不能完全弥补丢失的量,从而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一般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低蛋白血症会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时,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低蛋白血症越严重,水肿往往越明显。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在老年患者中,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加重其原本就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状况,同时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低蛋白血症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对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胎儿的营养供应部分依赖于母体的营养状况,母体低蛋白血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
三、水肿
1.表现及机制: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呈可凹性水肿。其主要机制是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另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也参与了水肿的形成。例如,通过对大量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发现,约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的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的严重程度以及病情的活动度相关。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其行动能力,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因为水肿的皮肤容易受到摩擦等损伤,且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对于肥胖的患者,水肿可能会被其自身的肥胖所掩盖,容易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因为肥胖本身就可能导致身体某些部位的肿胀,需要仔细鉴别水肿的来源。
四、高脂血症
1.表现及机制: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高脂血症,主要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升高。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有关。例如,研究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约70%-80%存在高脂血症,肝脏在低蛋白血症的刺激下会加速合成脂蛋白,而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脂蛋白的分解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脂升高。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在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中,高脂血症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为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变;对于年轻的患者,长期的高脂血症可能会在未来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寿命,需要早期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