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
糖尿病肾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等指标分为5期,Ⅰ期肾脏高滤过、体积增大无病理改变;Ⅱ期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肾小球结构有改变;Ⅲ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处于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滤过率开始下降;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有大量蛋白尿等表现、滤过率进行性下降;Ⅴ期为肾衰竭期,滤过率显著下降、出现严重肾衰竭表现,诊断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对不同患者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对长期糖尿病病史等有危险因素患者加强监测以延缓病情进展
1.Ⅰ期
特点:此期肾脏处于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升高,可高于正常水平。肾脏体积增大,但无结构上的病理改变。在这一阶段,肾脏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增高和滤过率增加引起。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若处于高血糖状态且时间较短时可能出现该期表现,但一般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在早期出现高滤过情况;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进入该期的风险;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较短但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出现。
2.Ⅱ期
特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但在运动、应激等情况下UAE可增高。肾小球结构开始出现改变,基底膜轻度增厚等,但肾小球滤过率仍处于正常或轻度增高状态。年龄因素上,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可发生,不过随着病程延长风险增加;性别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持续高糖摄入、肥胖等会影响;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有所延长且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时易进展至此期。
3.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
特点:尿白蛋白排泄率处于微量白蛋白尿阶段,UAE在30-300mg/24h之间,或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30-300mg/g之间。肾小球滤过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此期肾脏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更为明显。年龄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中老年患者相对多见;性别差异不突出;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加重病情发展;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血压等控制不佳时易进入该期。
4.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
特点: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UAE>300mg/24h,或ACR>300mg/g,临床上出现大量蛋白尿,可伴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肾脏病理表现为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改变,如肾小球硬化等。年龄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的中老年人更常见;性别无特殊倾向;生活方式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病情进展,如酗酒等;病史方面,糖尿病病史长且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差的患者易发展至此期。
5.Ⅴ期(肾衰竭期)
特点: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eGFR<15ml/(min·1.73m2),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衰竭表现,如少尿或无尿、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肾脏结构严重破坏,几乎失去正常功能。年龄上,多见于糖尿病病程很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对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肾衰竭情况更严重;病史方面,糖尿病病史极长且长期控制不佳,多次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易到达此期。
在诊断糖尿病肾病分期时,需要综合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尿白蛋白排泄相关指标、肾小球滤过率等多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都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进行合理干预,尤其是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存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及时判断分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延缓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