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性脊柱炎
风湿性脊柱炎是累及脊柱的自身免疫相关慢性炎症性疾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与HLA-B27及感染等有关,有相应症状、体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病情控制不佳会致脊柱畸形等影响生活质量,不同年龄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
风湿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HLA-B27阳性人群患风湿性脊柱炎的风险显著高于阴性人群,遗传因素在疾病的易感性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聚集倾向,若家族中有风湿性脊柱炎患者,其他成员患病风险升高。
2.感染因素: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参与发病,如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成分可能与人体自身组织有相似抗原表位,引发交叉免疫反应,导致脊柱等关节出现炎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多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僵硬,常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病情较轻时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出现臀部、腹股沟区疼痛,疼痛可放射。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累及整个脊柱,出现脊柱活动受限,晚期可导致脊柱强直,弯腰、转头等活动明显受限。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低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疼痛表现为哭闹、活动减少等。
2.体征:脊柱旁肌肉痉挛,脊柱各方向活动受限,胸廓活动度减小,枕墙距阳性(患者站立位,枕部不能接触墙面)等,不同年龄患者体征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脊柱强直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出现活动受限等情况。
四、诊断
1.临床表现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如下腰部疼痛、僵硬等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HLA-B27检测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但并非绝对,同时可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多数患者ESR和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脊柱椎体骨质疏松、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晚期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
CT检查:相较于X线,能更清晰显示脊柱小关节、骶髂关节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的炎症、破坏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炎症的显示更为敏感,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等病变,在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儿童患者,MRI能更好地评估脊柱及关节的病变情况,因为儿童骨骼尚未完全骨化,X线等检查可能受影响。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脊柱伸展、旋转等功能锻炼,维持脊柱的活动度,如游泳是较为推荐的运动方式,对脊柱负担小且能锻炼脊柱周围肌肉,不同年龄患者锻炼方式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当的、安全的锻炼。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对各年龄患者均适用,但儿童皮肤较为娇嫩,需注意治疗的温度和时间等。
2.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患者需谨慎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若必须使用,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生物制剂等在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中可考虑使用,但使用前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若病情控制不佳,可导致脊柱畸形、功能严重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但及时规范的治疗也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