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下腰背部疼痛(持续超3个月、休息加重活动缓解、可放射等)、脊柱僵硬(晨起超30分钟、活动后缓解)、外周关节受累(髋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等、膝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肿胀等)、附着点炎症相关症状(跟腱炎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肿胀等、跖底筋膜炎表现为足底疼痛等)以及全身症状(疲劳乏力、部分患者低热)
一、早期脊柱症状
1.下腰背部疼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出现下腰背部隐匿性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疼痛特点为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疼痛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及其周围区域,可向下腰部、臀部放射,这种疼痛与炎症刺激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有关,炎症会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且夜间疼痛可能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睡眠。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的柔韧性相对较好,疼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密切关注下腰背部的不适情况;成年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患强直性脊柱炎,且早期下腰背部疼痛可能更易被忽视。
2.脊柱僵硬:晨起时脊柱僵硬感较为常见,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活动后可逐渐缓解。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脊柱关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炎症介质积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僵硬,晨起活动后,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介质被稀释和运走,僵硬感才逐渐减轻。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脊柱僵硬可能会更明显,因为久坐会加重脊柱关节的静止状态,使得炎症反应更易积聚。
二、外周关节症状
1.髋关节受累:约有1/4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髋关节受累,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髋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炎症累及髋关节会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儿童患者若发生髋关节受累,可能会出现跛行等表现,因为儿童的髋关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对其影响可能更易导致步态异常;女性患者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和负重等因素,髋关节受累可能会加重。
2.膝关节受累:膝关节也是常见的外周受累关节,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膝关节炎症可能导致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影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对于喜欢运动的人群,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累及膝关节可能会影响其运动能力,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三、附着点炎症相关症状
1.跟腱炎:跟腱炎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附着点炎症表现,患者可出现跟腱部位疼痛、肿胀,尤其是跟腱附着于跟骨处,按压时疼痛明显,行走、站立时跟腱受力会加重疼痛,影响患者的行走姿势和步态。运动员等跟腱使用频繁的人群,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跟腱炎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易被忽视,因为他们的跟腱本身就处于高负荷状态。
2.跖底筋膜炎:跖底筋膜炎表现为足底靠近足跟部位的疼痛,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站立、行走时疼痛加剧,行走一段时间后可能稍有缓解,但继续行走又会加重。这是由于足底筋膜附着点受到炎症影响,炎症刺激导致筋膜组织出现疼痛、水肿等情况。对于经常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如教师、销售人员等,跖底筋膜炎的症状可能会更突出,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足底疼痛相鉴别。
四、全身症状
1.疲劳乏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疲劳乏力感,这种疲劳感与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身体代谢改变等有关,即使经过适当休息,疲劳感也难以完全缓解。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群,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疲劳乏力可能会被归咎于劳累而被忽视,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2.低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左右,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身体的免疫调节紊乱,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但低热症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且容易被忽略,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