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需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及随访监测等方面综合管理。一般治疗包括水肿期卧床休息、消退后适度活动及根据年龄调整的饮食;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激素耐药等情况加用免疫抑制剂且注意其副作用;并发症防治要预防感染、警惕血栓形成及急性肾衰竭并针对性处理;随访监测需定期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关注生长发育。
一、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在肾病综合征的水肿严重期,患儿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利于水肿消退。待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反复。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卧床休息时间相对更长,要注意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年龄较大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以维持身体机能。
2.饮食:给予患儿优质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以补充机体丢失的蛋白。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需根据病情适度控制,一般每日盐摄入少于3克,避免加重水肿。对于有高脂血症的患儿,要限制脂肪摄入,选择低脂食物。根据患儿年龄不同,饮食的具体安排也有差异,婴幼儿的饮食需更加精细调配,确保营养均衡且符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要求。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一般采用中长程疗法,初始治疗剂量较大,然后逐渐减量。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受影响、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骨质疏松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要根据其体重等情况精准计算药物初始剂量,且要关注药物对患儿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定期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
2.免疫抑制剂:对于激素耐药、复发或依赖的患儿,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但免疫抑制剂有较多副作用,如环磷酰胺可引起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
三、并发症的防治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儿由于大量蛋白丢失,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道等。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一旦发生感染,要积极选用敏感、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其免疫力更弱,更要加强感染的预防,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等。
2.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常见的有肾静脉血栓等。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腰痛、血尿等表现,对于高凝状态的患儿可给予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等。但抗凝治疗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考虑患儿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3.急性肾衰竭: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肾衰竭,要注意监测患儿的尿量、肾功能等指标。若发生急性肾衰竭,要积极寻找诱因并去除,如纠正低血容量、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必要时可进行透析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透析治疗的方式和剂量要根据其体重、病情等进行精准调整。
四、随访与监测
1.病情监测:定期复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等指标,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对于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儿年龄不同,复查的频率也有所不同,一般年龄较小、病情不稳定的患儿复查频率相对更高。
2.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激素的调整、是否加用免疫抑制剂等。对于复发的患儿,要分析复发的原因,是激素耐药、感染等因素导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生长发育落后的患儿,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调整营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