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怎么办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表现,治疗有一般治疗(休息活动、饮食)、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需病情监测(蛋白尿、肾功能、血脂),防治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肾病综合征的定义与主要表现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
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水肿明显时需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后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过度。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因为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病情。成人也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等加重水肿的行为。
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鸡蛋等,以补充丢失的蛋白,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水肿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3g,防止水肿进一步加重。对于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挥作用。例如泼尼松等,初始治疗需足量足疗程,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剂量,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满月脸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更要密切监测骨密度等指标,预防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激素抵抗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儿童使用免疫抑制剂需谨慎评估利弊,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三、肾病综合征的病情监测
蛋白尿监测:定期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了解蛋白尿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准确留取24小时尿液,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肾功能监测: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功能变化。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关注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肾功能损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血脂监测:定期检测血脂水平,观察高脂血症的控制情况,因为高脂血症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相关,通过监测血脂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防治
(一)感染
由于大量蛋白丢失,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防护,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等。
(二)血栓、栓塞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常见的有肾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等,但使用过程中要监测凝血功能。对于有血栓、栓塞表现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管超声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要按照医生要求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家长要做好儿童的日常护理,如皮肤护理,防止水肿部位皮肤受损感染。
(二)老年患者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因为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