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患者水肿怎么办
紫癜性肾炎患者出现水肿时需评估监测水肿程度等,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休息体位、饮食调整,进行药物治疗,针对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还要预防处理水肿相关并发症,包括皮肤护理和静脉血栓预防等。
一、水肿的评估与监测
紫癜性肾炎患者出现水肿时,首先要准确评估水肿的程度、范围及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体重、观察身体不同部位水肿表现(如眼睑、下肢、阴囊等部位的肿胀情况)来进行监测。定期测量腹围也是评估水肿及腹腔积液情况的重要手段,一般晨起空腹状态下测量,能反映患者体内液体潴留的动态变化,这对于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评估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体重、腹围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各自标准进行判断。
二、一般治疗措施
1.休息与体位:水肿明显时患者需适当休息,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血流量,利于利尿消肿。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水肿部位,如下肢水肿时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调整舒适体位,成人可根据自身情况主动调整。
2.饮食调整
钠盐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一般控制在2-3g以内,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钠食物。因为钠盐摄入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不同年龄患者对钠盐的耐受和需求不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需要,在限制钠盐时要兼顾营养均衡,可选择新鲜食材烹饪,减少钠盐添加。
水分摄入:根据水肿程度和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水肿不严重且尿量正常,水分摄入无需严格限制;若水肿明显或尿量减少,需适当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
三、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利尿剂:对于水肿较明显的紫癜性肾炎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袢利尿剂等。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从而减轻水肿。但不同患者对利尿剂的反应不同,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电解质变化等情况,儿童使用利尿剂需特别谨慎,要根据体重等因素严格把握药物剂量范围。
2.改善肾小球滤过率药物:部分药物可通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来减轻水肿,如某些扩张肾血管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四、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出现水肿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食欲等。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在限制钠盐摄入的同时,保证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支持生长发育。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或剂量,利尿剂等药物使用需精确计算,根据儿童体重等调整。
2.老年患者:老年紫癜性肾炎患者水肿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水肿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功能问题。在饮食调整时要兼顾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严格控制钠盐和水分摄入。药物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使用利尿剂等药物要防止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五、水肿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皮肤护理:水肿患者由于皮肤水肿,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和感染。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翻身、擦拭身体,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动作轻柔。对于水肿部位的皮肤,避免搔抓等刺激,若有皮肤破损要及时进行消毒等处理,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2.静脉血栓预防:严重水肿患者血液回流受阻,有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协助其进行肢体活动,儿童患者可由家长帮助进行适当的肢体被动运动,如屈伸下肢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若发现患者肢体肿胀突然加重、疼痛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