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会引发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少尿或无尿方面,成人、儿童标准不同,与肾缺血等致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有关,儿童更易受影响;氮质血症是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升高,与肾脏排泄障碍有关,有肾脏基础疾病或不健康生活方式者情况更复杂;高钾血症是血清钾高于5.5mmol/L,因肾排钾少等,儿童及有先心病史儿童危害大;低钠血症是血清钠低于135mmol/L,因肾排钠障碍等,老年人及有慢性腹泻史者情况特殊;代谢性酸中毒是体内酸性物质积聚等,儿童呼吸系统代偿弱症状不典型,糖尿病患者易加重病情。
一、少尿或无尿
1.定义及表现: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滤过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减少。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形成尿液。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少尿、无尿的标准不同,婴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幼儿少于200ml可视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缺血、肾小管堵塞等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有关。
2.年龄影响:儿童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少尿或无尿的表现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受影响。例如新生儿肾功能相对更脆弱,一旦出现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如窒息、严重感染等,更容易迅速出现尿量异常减少的情况。
二、氮质血症
1.相关表现:血中尿素氮、肌酐等非蛋白氮含量升高。这是因为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不能及时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尿素、肌酐等废物排出体外,导致这些物质在血液中蓄积。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泄,当肾功能衰竭时,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水平升高;尿素氮主要由肝脏产生,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时尿素氮也会升高。
2.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有肾脏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慢性肾炎等,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氮质血症出现可能更迅速且程度更重。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蛋白饮食等,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氮质代谢,使氮质血症情况更为复杂。
三、电解质紊乱
1.高钾血症
表现及机制: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钾减少,同时组织分解代谢增加,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例如心电图可出现T波高尖、QRS波增宽等改变。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高钾血症危害更大,因其心脏传导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高钾血症影响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儿童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需更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因为高钾血症对其心脏的潜在危害更严重。
2.低钠血症
表现及机制: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对钠的排泄功能障碍,同时可能因水分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年龄与病史影响:老年人由于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更易出现低钠血症。有慢性腹泻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钠丢失情况,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低钠血症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钠的平衡情况。
四、代谢性酸中毒
1.表现及机制:体内酸性物质积聚,碳酸氢根离子减少,pH值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如硫酸、磷酸等不能及时排出,同时重吸收碳酸氢根减少,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2.不同人群差异: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其呼吸系统代偿功能相对较弱,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要更细致观察。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本身存在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同时关注血糖、酸碱平衡等多方面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