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原地休息、呼叫急救,有条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入院后进行一般治疗如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以及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介入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病情稳定后要进行康复治疗并采取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
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原地休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任何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使病情恶化。例如,正在进行剧烈运动的患者应立刻停止运动,处于工作状态的患者应停止手头工作。
2.呼叫急救: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向医护人员准确告知患者的大致位置、症状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快速到达并展开救治。
二、药物缓解(若有条件)
1.硝酸甘油: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但要注意,使用硝酸甘油前需确保患者血压正常,若血压过低则不宜使用。
三、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
1.一般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入院后会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例如,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心电图,观察ST段等指标的动态变化。
吸氧:给予患者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吸氧尤为重要。
2.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在发病12小时内,若有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可考虑溶栓治疗,通过药物使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但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等禁忌证需要严格把握。
介入治疗:这是目前较为常用且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血管堵塞情况后,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流。对于适合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以改善预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和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因为老年患者的脏器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到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需更加谨慎。
2.女性患者: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更加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表现,如可能出现不典型的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要因为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断。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也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等因素。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的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病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的调控,使血压维持在合适范围,既不能过高加重心脏负担,也不能过低影响心肌灌注。
五、康复与预防
1.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逐步增加活动量的运动康复,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从床上活动逐渐过渡到室内行走、室外散步等,改善心脏功能和身体状况。同时,还包括心理康复,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2.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范用药等方式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例如,饮食上要减少钠盐、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坚持一定的时间。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饮酒过量也对心脏等脏器有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