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功能受损致尿蛋白定量超3.5g/d;高脂血症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分解障碍有关;高度水肿由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RAAS激活致水钠潴留引起;低蛋白血症因大量蛋白尿丢失、肝脏合成减慢及分解增加致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会引发诸多临床表现且不同年龄患者影响有别。
大量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但在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尤其是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导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大量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破坏密切相关,比如肾小球滤过膜上的阴离子位点减少或消失,使原本不能通过滤过膜的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得以漏出。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大量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可能有细微差别,但根本原因都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对于儿童患者,一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是导致大量蛋白尿的常见原因;而对于有基础肾脏病史或其他系统性疾病相关肾脏损害的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出现可能是原有病情加重的表现。
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有时也可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和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有关。肝脏作为脂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在肾病综合征时,由于低蛋白血症的刺激,肝脏代偿性增加脂蛋白合成,尤其是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导致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从而使血脂升高。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肝脏的代谢功能有所不同,儿童肝脏代谢相对活跃,而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可能下降,这会影响高脂血症的发生及程度。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高脂饮食可能会加重高脂血症的程度,而合理的饮食控制有助于改善血脂情况。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高脂血症的管理可能更为复杂,因为需要综合考虑血糖、血脂等多方面的控制。
高度水肿: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其发生主要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关,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移动,从而引起水肿。另外,有效血容量减少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不同年龄的患者,机体对水肿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眼睑、面部等部位的水肿,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水肿可能更易波及全身。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水肿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变化。生活方式中,钠盐摄入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水肿情况及心功能变化。
低蛋白血症:主要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同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速度相对减慢,以及蛋白质的分解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低蛋白血症会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水肿等,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等。不同年龄的患者,低蛋白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性别差异不大,但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影响呼吸肌功能等。生活方式中,营养不良会加重低蛋白血症,所以需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但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可能原本就存在一定问题,低蛋白血症的纠正可能会更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