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
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高发、与免疫紊乱等有关)和非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感染等有关);继发性包括感染相关(细菌、病毒感染可继发)、系统性疾病相关(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期男孩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青春期女孩与自身免疫等有关)、代谢性疾病相关(儿童糖尿病罕见但病程长可致肾病综合征,生活方式等影响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进而与肾病综合征相关)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一)微小病变型肾病
1.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可能是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免疫调节障碍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受损。儿童期是微小病变型肾病的高发年龄段,约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0%-90%,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可能与性别相关的免疫发育差异等因素有关。
2.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遗传易感性,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的发生相关,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和相关基因仍在进一步研究中,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其遗传易感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免疫稳定,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二)非微小病变型肾病
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异常、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儿童中也有一定发病率,男孩发病稍多于女孩,年龄因素方面,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但不同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可能有差异,生活方式对其直接影响较小,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健康,间接影响肾脏状态。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复合物沉积等有关。儿童时期发病时,感染因素可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肾小球病变。性别差异方面,男女发病无明显严格的绝对差异,但个体免疫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发病风险,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因感染等因素诱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一)感染相关
1.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可继发肾病综合征,一般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肾炎表现,进而可能发展为肾病综合征。儿童在冬季等寒冷季节易发生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若感染控制不及时或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就可能引发相关病理改变导致肾病综合征。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例如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相关的肾炎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相对较少,但如果有乙肝病毒暴露史等情况,可能增加患乙肝病毒相关肾病综合征的风险,生活方式中接触乙肝病毒的机会等因素会影响感染风险,进而与肾病综合征发生相关。
(二)系统性疾病相关
1.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有关。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接触过敏原等生活因素可诱发过敏性紫癜,进而导致肾脏受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
2.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春期女孩,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有关,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肾脏。生活方式中紫外线暴露等因素可能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从而增加肾病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因为紫外线可促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等免疫异常改变。
(三)代谢性疾病相关
1.糖尿病:儿童糖尿病相关的肾病综合征较为罕见,但1型糖尿病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进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比如病毒感染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逐渐损伤肾脏,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生活方式中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而与肾病综合征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