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低血糖症状
严重低血糖有典型症状表现,包括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及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的神经精神症状等,其诱因涉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紧急处理需尽快补糖等,预防要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特殊人群关注等方面着手来预防严重低血糖发生
一、严重低血糖的典型症状表现
严重低血糖时,患者首先会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相关表现,如明显的饥饿感、大量出汗、颤抖、心慌、面色苍白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包括意识模糊、认知障碍、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与成人不同的非典型表现,但本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低血糖影响导致的功能异常。
二、严重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饮食不规律,如长时间未进食,或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容易引发严重低血糖。例如,一些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病患儿,由于体内糖原代谢相关酶缺陷,导致血糖调节异常,易出现严重低血糖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肝脏的糖原储备和糖异生功能下降,同时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在使用降糖药物过程中,若药物剂量调整不当,或者饮食摄入不足等,更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而且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及时察觉早期症状,从而延误救治。
2.生活方式因素
糖尿病患者不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如果自行增加降糖药物剂量,或者同时使用多种降糖药物且未合理调整,会显著增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例如,同时使用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概率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更高。
过度运动且未及时补充能量: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时,身体消耗大量能量,如果运动前未适当进食,运动后又没有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者本身存在血糖调节异常的人来说,容易引发严重低血糖。
3.病史因素
有严重肝脏疾病患者:肝脏是储存和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衰竭等会影响肝脏的糖原合成、分解以及糖异生功能,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出现严重低血糖。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减弱,在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有胰岛素瘤等内分泌疾病患者:胰岛素瘤会使胰腺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异常降低,容易反复出现严重低血糖,且病情往往较为顽固,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三、严重低血糖的紧急处理原则
一旦怀疑发生严重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要尽快补充葡萄糖,对于能够口服的患者,可给予含糖饮料、糖果等快速提升血糖;对于意识不清不能口服的患者,需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进行急救。在处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寻找导致严重低血糖的诱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对于因药物引起的严重低血糖,需调整相关降糖药物的使用。
四、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建议
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安排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更要注意饮食与药物的配合。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适当进食碳水化合物,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注意监测血糖,若运动时间较长或强度较大,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特殊人群的关注
儿童患者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规律,避免孩子长时间饥饿,对于患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的儿童,要密切遵循医生的特殊饮食和治疗指导。
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关注肝脏功能等相关指标,在使用降糖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并加强血糖监测,家属要多关心老年人的血糖情况,帮助其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肝脏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循医生对于血糖管理的特殊要求,定期复诊,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