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吃什么药
糖尿病性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药物。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挥作用,适用于无明显禁忌证的患者;ARB选择性阻断受体,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等情况;SGLT-2抑制剂可降血糖及改善心肾结局,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少数特定情况患者;其他药物中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是基础,调脂药物用于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儿童患者使用各类药物均需谨慎评估或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多项临床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能延缓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例如,相关研究显示,长期应用ACEI可使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减少,肾功能进展速度减慢。
2.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无明显禁忌证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尤其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较为常用。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妊娠女性等应避免使用。在儿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需谨慎评估使用,因其可能对儿童肾功能等产生特定影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发挥与ACEI类似的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等作用,但作用途径与ACEI不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ARB在糖尿病性肾病治疗中可有效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例如,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ARB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2.适用人群: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以及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患者。同样,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妊娠女性等应禁忌使用。儿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使用ARB时也需谨慎评估,综合考虑病情及个体情况。
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这类药物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心肾结局等作用。多项临床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衰退。例如,相关研究表明,使用SGLT-2抑制剂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其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明显降低。
2.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尤其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有一定益处。但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使用需谨慎,儿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相对较少,需进一步评估。
四、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对于部分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其作用主要是抗炎等,不过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对血糖等产生影响。例如,对于一些伴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在排除禁忌证后可能会短期应用,但要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变化。
2.适用人群:仅适用于少数伴有特定病理表现(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等)且无严重禁忌证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对于儿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更需严格把握指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可能更显著,需充分权衡利弊。
五、其他药物
1.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性肾病治疗的基础,如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在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可使用,但当eGFR<45ml/(min·1.73m2)时需谨慎;胰岛素则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或伴有其他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对于儿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血糖控制目标,合理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等。
2.调脂药物:对于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可能会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使用时需关注药物对肝脏、肌肉等的影响,尤其儿童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