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如何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活动、饮食等)、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发症防治(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等)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注意事项,各方面需根据不同年龄等情况个体化调整治疗及监测相关指标。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明显时需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一般情况好转后可适当活动,这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不同年龄患者活动量需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儿童需保证充足休息又不过分限制其合理活动。
2.饮食:
蛋白质: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等,有助于维持机体营养,但大量蛋白尿时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蛋白尿,需合理把控,不同年龄患者蛋白质摄入需结合其生长发育等情况调整。
热量:保证足够热量摄入,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充足热量供应。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多吃植物油等,对血脂异常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尤为重要,不同年龄人群对脂肪摄入的代谢能力不同,需相应调整。
钠盐:水肿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应少于3g,避免加重水肿,不同年龄患者对钠盐耐受及水肿程度不同,钠盐限制需个体化。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可使用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对利尿剂的反应及耐受不同,使用时需密切监测。
2.减少尿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如依那普利等,但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响,儿童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三、免疫抑制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如泼尼松等,其使用需遵循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的原则,不同年龄患者起始剂量及减药速度不同,儿童使用时要关注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2.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激素抵抗的患者,但其有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监测相关指标,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细胞毒药物的风险和耐受不同。
3.其他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可用于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各有特点,使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需注意预防,如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一旦发生感染需积极选用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的好发部位及治疗药物选择有差异,儿童更需注意防护及合理用药。
2.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可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同时根据血栓、栓塞部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及抗凝治疗的剂量和监测不同。
3.急性肾损伤:若出现急性肾损伤需积极寻找诱因并去除,如纠正低血容量、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必要时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处理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
4.脂质代谢紊乱:需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加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关注不同年龄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及药物对其的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肾病综合征多为微小病变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骨骼等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同时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心理支持。
2.老年患者: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3.女性患者: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时期需特别注意病情变化,妊娠可能加重肾病综合征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评估妊娠风险及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