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症状
糖尿病性肾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表现。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进展后蛋白尿增多;水肿因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从眼睑到全身;常伴高血压,由肾脏病变及糖尿病本身致,会加重肾损害;早期肾功能轻度异常,进展至晚期出现肾衰竭及相关尿毒症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有不同特点。
一、蛋白尿
1.早期表现:糖尿病性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比较隐匿的症状,通常在常规尿常规检查中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量轻度增加。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但一般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病程超过5-10年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情况,因为这是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重要信号,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有关,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使得白蛋白等物质漏出增加。
2.进展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会逐渐增多,尿中可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0.5g。此时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严重失衡,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丢失,不仅会影响机体营养状况,还会加速肾脏病变的恶化,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如饮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蛋白尿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
二、水肿
1.发生机制及表现:糖尿病性肾病导致水肿主要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蛋白大量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水肿可表现为眼睑水肿,晨起时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包括腹腔积液等。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糖尿病性肾病相关水肿,都需重视。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水肿,更要警惕糖尿病性肾病的可能,因为儿童糖尿病相对病程可能较短,但一旦出现水肿,提示肾脏病变较严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情况,所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
2.特殊人群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水肿时,往往机体代偿能力较差,水肿可能更难消退,且需注意与其他老年常见疾病如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水肿相鉴别,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心、肾等多器官功能减退,病史方面需详细询问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
三、高血压
1.与糖尿病性肾病的关联: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一方面是因为肾脏病变导致水钠潴留,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血管功能,导致血管弹性减退等,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在年龄上,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风险都存在,且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血压情况,需更加关注血压变化。生活方式中,肥胖、缺乏运动等会加重高血压与糖尿病性肾病的恶性循环,所以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需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
2.对病情的影响: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肾功能恶化。所以对于糖尿病性肾病患者,控制血压是重要的治疗环节,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延缓肾脏病变进展。
四、肾功能减退
1.早期肾功能变化: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肾功能可能出现轻度异常,如肾小球滤过率(GFR)轻度下降,但通过肾脏代偿可能在血肌酐等常规肾功能指标上无明显升高。在年龄方面,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早期肾功能减退,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需更早进行肾脏保护措施。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早期肾功能的损伤,所以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合理休息。
2.进展至晚期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血肌酐升高,GFR明显下降,最终可发展为肾衰竭,出现一系列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皮肤瘙痒等。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生长发育相关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病史方面需密切关注糖尿病的诊断时间、治疗情况等对肾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