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怎么办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需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时机选在全身情况改善后,术后需一般护理、饮食康复并预防处理并发症,处理综合多因素且不同人群各环节需相应调整以保障治疗效果和预后
一、明确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包括溃疡发作时间、治疗情况等,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反复的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以及近期是否出现进食后腹胀、呕吐等情况,这些症状对判断是否为瘢痕性幽门梗阻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其病史特点可能有所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病史采集时需更全面细致。
2.体格检查:可见患者上腹部膨隆,有时有胃蠕动波,可闻及振水音,即空腹时轻轻敲击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这是幽门梗阻导致胃内大量潴留的典型体征表现。
3.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幽门部病变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瘢痕狭窄等病变,还可同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张,钡剂通过幽门困难,幽门管变窄或消失,胃内钡剂潴留等表现,有助于明确幽门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二、一般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患者需禁食,持续进行胃肠减压,以抽出胃内潴留的胃液和食物残渣,减轻胃黏膜水肿,改善胃壁血液循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胃肠减压操作需更加轻柔、准确,密切观察胃肠减压的效果及患儿的反应。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的呕吐量、血生化检查结果等,补充丢失的液体、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例如,大量呕吐可导致钾、钠、氯等电解质丢失,引起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电解质;若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等进行纠正。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减退,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常用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切除溃疡病灶及部分胃组织,重建胃肠道的连续性,可有效解除幽门梗阻,同时治疗原发病。
迷走神经切断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患者,如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迷走神经切断术,但该术式单独应用效果有限,多需结合引流术等。
2.手术时机选择:一般需先经过短期的胃肠减压、补液等一般治疗,待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如营养状况有所恢复、水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后再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对于婴幼儿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更加慎重,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和耐受能力。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术后的精神状态、切口愈合情况等,加强护理。
2.饮食康复:术后需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逐渐从流质饮食开始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最终恢复正常饮食。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利于胃肠道的恢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饮食过渡速度和具体饮食内容需根据其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比如婴幼儿术后饮食的量和种类需更加精细调控。
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吻合口漏: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表现,若出现应及时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吻合口漏需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
倾倒综合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倾倒综合征,表现为进食后心悸、出汗、头晕等,需指导患者调整饮食方式,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甜、过浓的流质饮食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明确诊断、一般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精心护理与康复等多个环节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人群在各个环节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outco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