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慢性丘疹性荨麻疹
慢性丘疹性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成年人也会发病,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瘙痒、病程长且易反复。病因包括昆虫叮咬、食物过敏、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临床表现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红色风团样丘疹伴小水疱或较硬粟粒大丘疹,瘙痒夜间加重。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必要时做过敏原检测。治疗分一般治疗(去除病因、调整心态等)和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外用药物、必要时用抗生素)。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过敏体质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调整心态。
一、概述
慢性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在成年人中也时有发生。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散在或群集的红色丘疹,通常伴有瘙痒,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二、病因
1.昆虫叮咬:这是慢性丘疹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如蚊子、跳蚤、螨虫等昆虫叮咬后,其唾液中的抗原物质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从而导致皮疹的出现。成年人如果生活环境中昆虫较多,如居住在老旧房屋、野外工作等,更容易受到昆虫叮咬而发病。
2.食物过敏:某些食物也可能诱发该病,如海鲜、牛奶、蛋类等。不同的人对食物的过敏反应不同,具有过敏体质的成年人食用这些致敏食物后,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症状。
3.环境因素: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或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例如,从事园艺工作的成年人,经常接触花粉,就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4.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从而诱发慢性丘疹性荨麻疹。一些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的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
1.皮疹特点:典型的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样丘疹,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皮疹为较硬的粟粒大丘疹,搔抓后可出现风团样肿大。皮疹多成批出现,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2.瘙痒症状:瘙痒是慢性丘疹性荨麻疹的主要症状之一,程度因人而异。瘙痒常在夜间加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过度搔抓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
四、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昆虫叮咬史、食物过敏史等,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等特征。必要时,还可能进行过敏原检测,以明确可能的致敏因素。
五、治疗
1.一般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改善居住环境,减少昆虫滋生;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同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瘙痒症状,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可减轻皮疹的炎症和瘙痒。
对于病情严重、伴有继发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同时,老年人的皮肤较为干燥,要注意皮肤的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
2.孕妇:孕妇在治疗慢性丘疹性荨麻疹时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一般建议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等。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
3.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的成年人除了要积极治疗慢性丘疹性荨麻疹外,还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可进行过敏原筛查,明确致敏物质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七、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被褥、床单等,减少尘螨滋生。
2.做好防护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可穿长袖长裤,涂抹防蚊液,避免昆虫叮咬。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已知的过敏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可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