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胸口痛是怎么回事
强直性脊柱炎胸口痛与炎症累及胸肋关节等部位及脊柱病变影响有关,表现为隐痛、钝痛等,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伴脊柱活动受限等,诊断依据病史、表现及检查,需与胸膜炎、冠心病等鉴别,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康复锻炼,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炎症累及胸肋关节等部位: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可向上蔓延,累及胸肋关节、肋骨与脊柱连接的部位等。炎症刺激会引起局部疼痛,这是较为常见的导致胸口痛的原因。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胸肋关节受累相关的胸痛症状,炎症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
脊柱病变影响: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脊柱椎体间韧带骨化等改变,当病变累及胸椎时,可能会影响胸廓的活动度,进而引起胸口部位的牵涉痛或因胸廓活动受限相关的不适,长期胸廓活动受限还可能导致胸部肌肉代偿性紧张,进一步加重胸口痛的感觉。
强直性脊柱炎胸口痛的表现特点
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一般难以完全消除。部分患者疼痛可能呈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程度也可能逐渐加重。
伴随症状:常伴有脊柱活动受限,比如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还可能伴有晨僵现象,早晨起床时胸口部位发僵、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外周关节的疼痛、肿胀等表现,如髋关节、膝关节等外周关节受累时出现相应关节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胸口痛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家族史、起病情况等)、临床表现(胸口痛伴脊柱相关症状等)以及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如骶髂关节和脊柱的X线、CT、MRI等有助于发现骶髂关节的炎症、破坏以及脊柱的病变情况,实验室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常升高,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并非确诊依据。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胸口痛的疾病相鉴别,比如胸膜炎,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多与呼吸相关,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可伴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胸膜炎症相关表现;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等部位,常有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可发现异常。
强直性脊柱炎胸口痛的治疗原则
控制炎症:主要通过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活动,延缓疾病进展。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还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等,可延缓病情进展。生物制剂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对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有较好效果。
康复锻炼: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维持胸廓活动度,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加重。例如进行深呼吸锻炼,每天定时进行深呼吸练习,逐步增加呼吸深度,以维持胸廓的扩张功能;还可以进行脊柱柔韧性锻炼,如猫背运动等,在不痛的范围内进行脊柱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但要注意锻炼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疼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胸口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尽量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避免影响骨骼发育等。康复锻炼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耐受程度进行调整,以温和、适度的锻炼为主,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在锻炼过程中的反应。
老年患者:老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胸口痛时,在药物治疗上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康复锻炼要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锻炼强度和时间应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可在家人陪伴下进行简单的康复活动。
女性患者: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胸口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要注意观察疼痛与生理期的关系。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药物对月经等的影响,如某些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能对月经周期有一定影响,使用时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康复锻炼同样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



